熱門文章
消費金融仍是風口 持牌機構掀“擴容+增資”熱潮
發布時間:2018-02-01 分類:趨勢研究
近年來,消費升級、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等共同推動消費信貸市場發展。一方面,最近一兩年,消費金融行業的“正規軍”迅速由最初的4家擴容至22家。另一方面,借著行業迅猛發展的“東風”,近期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密集增資,以支撐業務的快速發展。
持牌機構擴容
銀監會網站顯示,截至目前,已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量為22家。2013年9月,銀監會發文,按照“一地一家”設立原則,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范圍;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指出支持發展消費信貸,鼓勵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成立消費金融公司。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范圍推廣至全國。
目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是獲得政策支持最清晰、法律地位最明確、合規化程度最高的消費金融領域市場主體。從2017年的情況來看,2017年共有4家消費金融公司開業,分別是河北幸福消費、哈銀消費、長銀五八消費和上海尚誠消費。相比2015年和2016年,消費金融公司開業節奏有所放緩。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2013年第二批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開始之后,近兩年消費金融公司擴容步伐在加快,2015-2016年集中放開了一批。在目前嚴監管的態勢下,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應當積極穩妥地推進。
數據顯示,在已獲得消費金融牌照的25家公司中(其中3家尚未開業),四分之三以上為銀行系主導,其余為產業系主導,有上市公司、零售企業等參與設立。溫朝會表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大部分依托銀行股東成立,即使是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為主要投資者,依據規定,該類投資者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00億元,可見資金背景雄厚,是行業中自有資金量最大的企業?!?/span>
從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地域分布來看,除上海和廣東省有兩家消費金融公司成立以外,其余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基本遵照了“一省一家”的原則,目前22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覆蓋全國20個省份。
密集增資搶占份額
近期,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掀起增資熱潮。今年以來,中郵消費金融和招聯消費金融的增資申請已先后獲批。1月12日,招聯消費金融將注冊資本由20億元增加至28.6億元獲得深圳銀監局批準。1月4日,中郵消費金融提出注冊資本由10億元增加至30億元的變更申請獲廣東銀監局批復,超越注冊資本為22.1億元的馬上消費金融,躍居行業第二位。
在此之前,捷信消費金融增加注冊資本10億元的申請已于2017年12月獲得天津銀監局批準。至此,該公司注冊資本增至80億元,再創行業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變更系捷信在2017年第二次增資,2017年5月,捷信消費金融注冊資本從44億元增至70億元。
此外,華融消費金融股東之一合肥百貨也在2017年12月公告稱,擬參與對消費金融公司的同比例增資擴股,將華融消費金融的注冊資本由當前的6億元增至16億元。
董希淼認為,近期消費金融公司密集增資與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分不開的,當前消費已經成為了經濟增長第一推動力,同時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迅猛。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爆發,傳統金融機構消費信貸較去年末增加3.89萬億元,為歷史最高增量。消費升級、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等共同推動消費信貸市場發展,同時,我國消費信貸規模及滲透率與美國相比差距仍非常明顯,未來發展潛力大,為此,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電商平臺、分期購物平臺等紛紛發力消費信貸。
從消費金融公司的角度來看,董希淼進一步表示,近兩年來消費金融公司業務發展較快,因此會有增資的需求以支撐業務的開展。